上海瑶海区特色服务GM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上海419 9 月 3, 2025

最近三个月,上海瑶海区的特色服务GM在本地生活圈引发了不小的讨论热度。作为长三角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这个位于上海东北部的老工业区正在通过精细化城市治理实现华丽转身。从社区食堂的智慧化改造到24小时便民驿站的创新设置,瑶海区用一系列民生服务升级举措诠释着”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走进瑶海区的社区服务中心,最先感受到的是数字化服务带来的便利。通过”一网通办”终端机,居民可以自助办理社保查询、证明开具等182项高频事项。这种将政务服务下沉到社区的做法,不仅解决了老年人跑远路的难题,更通过智能终端与人工服务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服务温度与办事效率的双提升。数据显示,该区政务服务事项的社区可办率已达96%,平均办理时长缩短了40%。

适老化改造方面,瑶海区走在了全市前列。全区38个小区完成了无障碍通道改造,加装了智能呼救系统的老年家庭超过2000户。更贴心的是,各社区还组建了由物业、志愿者和医护人员构成的”助老服务队”,提供定期上门体检、代购药品等个性化服务。这种将硬件改造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模式,让辖区老年人口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夜间经济是瑶海区特色服务的另一张名片。通过合理规划夜市区域、优化灯光亮化工程,原本冷清的背街小巷变成了夜间消费新地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瑶海夜巷”项目,通过统一管理标准、引入非遗展示等举措,既保留了市井烟火气,又提升了消费品质。这种兼顾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的创新实践,让区域夜经济规模同比增长了35%。

文化惠民领域,瑶海区打造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颇具特色。全区建成24个社区图书室、18个百姓戏台,并创新推出”文化点单”服务。居民通过手机APP就能预约书法培训、沪剧欣赏等文化活动,这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化配送机制,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活了起来。据统计,该区文化场馆的利用率同比提升了60%。

城市管理方面,瑶海区推行的”网格化+”模式值得关注。通过整合城管、市容、绿化等12个部门的执法力量,构建起覆盖全区的综合治理网络。特别是针对老旧小区常见的乱停车、乱堆放问题,创新采用”居民自治+专业指导”的方式,既维护了社区秩序,又培养了居民的共治意识。这种柔性管理方式,让辖区投诉量同比下降了28%。

从这些创新实践中不难发现,瑶海区的特色服务GM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它既不是简单的硬件改造,也不是流于形式的服务升级,而是通过系统化设计、精准化施策,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居民。这种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或许正是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瑶海答案。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